8月3日,细雨蒙蒙,我如约在下午2点按响了烟台东南街17-2号的门铃。开门的一刹那,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乐呵呵地站在了我的面前,他就是81岁的刘汝卿大爷,烟台少数的几位酒瓶收藏爱好者之一。
“人老了,觉就少。睡不着的时候,我就起来看这些酒瓶,越看越喜欢,越看越精神,总想着再多收集一些。”看着4年来自己精心收藏的酒瓶,刘大爷动情地说道。
当我问刘大爷是缘何开始收藏酒瓶的时候,老人眼睛一亮,顿时来了兴致。
“收藏酒瓶是件很偶然的事。”刘大爷说道,“刚退休时,闲来无事,我便侍弄起自家后窗的一片小空地,买来工具、花种,把小空地摆弄得花团锦簇。有一次,我在花园里无意见发现了一个酒鬼酒的麻袋式酒瓶,感觉很别致,便拿回了家。从此,便开始注意收集各式酒瓶。直至楼前绿化带交由物业统一接管,后窗的小花园被‘充公’后,我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在了酒瓶的‘收集’上。文章来源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
至于酒瓶的来源,刘大爷说除了朋友们留意帮他收集外,主要是靠家门口几个“破烂王”帮忙搜罗。4年下来,刘大爷收集了近2000个、800种不同类型的酒瓶,且多以陶瓷瓶为主。
跟大多数收藏酒瓶的人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刘大爷也怕人说“闲话”。每当亲戚朋友问他干啥去时,他总是含糊地说“出去转转”。一次,与刘大爷相交多年的一位好友好奇地问他上哪儿转时,他悄声告诉他:“我是烟台第一个‘大傻瓜’,我去收酒瓶了。”当时的刘大爷还不知道,在此之前,全国各地有很多人早就开始从事“收酒瓶”的行当了。甚至在烟台,刘大爷也称不上是第一个“大傻瓜”。
“因为收藏酒瓶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所以收集的多是近些年的新酒瓶。国内除了澳门和海南以外,其他地方的酒瓶我基本都收集到了。”刘大爷指着自己收藏的酒瓶,继续说道,“其实,不同时期的酒瓶反映出了不同时期酒行业的发展态势。像解放初期,大多都是普通的玻璃酒瓶,哪有现在这么多造型!”说着,他拿起一个日本产的“八仙过海”酒瓶说道, “收藏这些造型别致的艺术酒瓶,本身也是在传承一种‘文化’。有些花瓶形状的酒瓶,即使把酒喝完了还可以当件艺术品摆放在桌子上,达到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像这个‘中国石都’的酒瓶,让大家在喝酒赏瓶的同时,还知晓了山东莱州,真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