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产品能收藏的是酒标、酒瓶,还以错标、异形瓶为佳。至于酒瓶里的内容,还是与亲朋好友开怀畅饮痛快!这世界变化就是快。近年,酒不仅在消费市场涨场一片,在收藏市场的名酒拍卖也此起彼伏,迭创天价。
炫酷的红酒
葡萄酒是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中国不是葡萄酒的发源地,葡萄酒也不如白酒普及,但古代中国的葡萄酒酿造史并非空白,“葡萄酒”一词屡现唐诗宋词中,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元代是古代中国葡萄酒的盛期。新中国成立后,葡萄酒生产不曾中断,因技术所限,糖份含量偏高,泛称果酒、红酒。
红酒拍卖在西方是成熟的项目。据称1443年,法国勃艮第博恩镇为济贫医院筹资,拍卖慈善人士捐赠的葡萄园生产的红酒,延续至今。1980年,苏富比在香港试水红酒拍卖,效果欠佳。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红酒市场日益拓展。2008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取消红酒税。转年,香港苏富比推出了“尊酩芳醇──重要美国藏家珍稀佳酿”系列专拍,带动市场骤然升温。2010年,香港苏富比又在春秋大拍外加设洋酒专拍,5月的“Cheval Blanc,Yquem及Dom Perignon酒庄直递珍贵窖藏”和“七个星级窖藏”专拍上拍919件,100%成交,成交5600.32万港币,一瓶唐培里侬“至尊粉红香槟”以133.1万港币成为单一香槟拍卖纪录。
2010年10月29日,香港苏富比“拉菲古堡──酒庄直递尊贵窖藏”洋酒拍卖会成交6547万港币,是估价的3倍,3瓶拉菲古堡1869年佳酿拍出545万港币,创单瓶洋酒世界拍卖纪录。次日,“SK Networks珍藏波尔多佳酿”专拍以“同组洋酒连环接拍”(parcel lot)方式,于极短时间内拍出大量来自顶级酒庄、年份较近的佳酿,624件标的一个半小时清空,成交额7900万港币,平均每分钟拍出83瓶,每小时成交额为5300万港币。
据统计,2010年全球红酒拍卖成交额3.5亿美元。佳士得成交额7100万美元,苏富比成交额8800万美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全球名酒拍卖领导者Acker Merrall &Condit 在亚洲,主要在香港的成交额6350万美元,较2009年上涨206% ,在纽约的成交额上涨55%,达到2800万美元。纽约Zachy在香港成交额5660万美元。香港市场红酒成交额较2008年增长近6倍,达12.35亿港币,比上年激增148%,超越纽约成为世界新的红酒拍卖中心。红酒拍卖的半数以上买家系“亚洲买家” ──多指中国内地买家。
北京保利是较早运作红酒的内地拍卖公司,2009年起推出“珍藏佳酿──法国名庄葡萄酒撷英”。2010年秋的第四期“珍藏佳酿──法国名庄葡萄酒撷英”成交额396.26万元。西泠印社秋拍推出法国波尔多列级名庄葡萄酒专场,130件标的,成交128件,成交额866.3万元。北京永乐2009年秋拍推出麦卡伦特别年份酒专场,尝试拍卖英国人的“生命之水”威士忌。这是种以大麦、黑麦、燕麦、小麦、玉米等谷物为原料,发酵、蒸馏酿制的烈性酒。因市场认知度不高,28件标的成交5件,成交额20.38万元。而其2010秋拍的“新千禧名藏佳酿”红酒专卖则收获1000.49万元。
价格的奥秘
在中国,红酒收藏是酒类收藏最早的品种。时下,对红酒收藏更多的是有钱人的附庸风雅。随着市场慢慢地发展,一些收藏者渐渐悟出了门道,将目标选定在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列级酒庄上,特别是拉菲酒庄(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奥比安酒庄(Chateau Haut-Brion)、拉图酒庄(ChateauLatour)、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玛歌酒庄(Chateau Margaux)五大名庄出产的红酒。收藏者逐渐懂得红酒的年份、品牌、质量,也了解了储藏方法。中国内地出现了以红酒为投资对象的基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酒类基金会主任、中国收藏家协会烟酒茶艺收藏委员会执行主任徐宏女士说:“在国外,红酒收藏有着成熟的收藏运作机制,红酒基金也历史悠久。从推广角度而言,红酒既能促进人体健康,又可给国家带来收入,实是最佳之选。二战时期,经营红酒的多为达官贵人;甚至葡萄酒的发展和基督教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葡萄酒在教会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整个中世纪,葡萄酒的生产成为教会的工作之一”。
近年,红酒在亚洲热销实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佳士得北美地区红酒销售负责人查尔斯·柯蒂斯(Charles Curtis)表示:“台湾、香港、新加坡有相对成熟的买家。但中国大陆则出现新兴市场的特征。在新兴市场,他们往往首先聚焦于顶级红酒,”苏富比国际红酒部门主管施慧娜(Serena Sutcliffe)指出,很多亚洲买家都是从头开始。“他们被西方生活方式所吸引。他们修建大房子,也希望有酒窖。这是经商和社交生活的重要部分。”这两年在全球葡萄酒消费渐缓的同时,各国酒商瞄准了中国市场,施展各种营销绝技,在品酒会、博览会上奋力吆喝“锁定酒庄,就锁定未来” ,吸引中国酒商、企业家投资。据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月─10月份,葡萄酒进口量为22.04万千升,超过2009年全年进口量。其中,瓶装酒11.47万千升,散装酒(指2升以上包装)10.57万千升。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年─2015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以全球排名第一的增速,已发展为全球第八大葡萄酒消费国,进口葡萄酒近年保持了64%的年复合增长率。连中粮这样的大腕也未能免,2010年9月,花费1800万美元收购了智利BISquertt家族位于中央山Colchagua产区的酒厂及周围350公顷的葡萄园。 据报道,2009年,内地专门从事进口葡萄酒经销与流通业务的企业已达24137家,主要从事法国葡萄酒经营活动的约占总数的73%;进口品牌1386个。就拿刚刚过去的2009年和2010年,中国市场的进口葡萄酒“量价齐升”,销售量年均增长超过100%,未来五年预计将占据中国葡萄酒市场份额的30%。而且法国葡萄酒在国内的售价为1380元~8800元/瓶不等,这样的价格水平基本是张裕、华夏等国内品牌的十几倍,与同档次的进口葡萄酒相比,也高上四五倍,是高价,甚至天价产品也不断涌现。自由撰稿人小宝坦言,“红酒文化哪里真有那么多的玄机。按阴谋论的思路,所谓红酒文化,不过是法国酒商和政府花了几十年时间联手打造的推销广告。法国最近的一项商业调查显示,多数法国人认为红酒是有害食品,危险性仅次于猪肉。”
酒是勾兑人情往来的媒介,向有“喝的不买,买的不喝”之说。2010年,茅台酒在消费市场6次涨价,涨幅接近翻番。羊群效应掀起名酒涨价风。相比之下,上拍的酒多产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机械化程度和产量均不高,是属精心酿制的奢侈品。名酒拍卖出促成了陈年名酒从老干部阶层向新富阶层的转移。
而据报料,许多非艺术品拍卖行组织的白酒天价拍卖,是酒商炒作,企业在新品上市等时点的“自导自演”,是行业主流事件营销手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