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既是“择一事 忠一生”的执着,也是“偏毫厘不敢安”的细致,季克良60年如一日的生活正是如此。
3月20日,季克良从业六十年学术研讨会暨《茅台酒酿造技艺原理与实践》发布会在茅台国际大酒店举行。
1964年,季克良进入茅台工作,今年是其从业的第六十个年头。研讨会环节,季克良以《到茅台酒厂工作,是我这辈子最恰当的安排》为题,回顾分享了他从业60年的经历,并向大家分享了弥足珍贵的四句心得。
以下为季克良讲话原文(有删减):
第一句话,到茅台酒厂工作,是我这辈子最恰当的安排。
刚才在活动现场门口,我仔细看了那个为我设计的展览,内心非常感慨。翻看自己25岁时写的研究报告、工作笔记,时间好像一下子回到过去,很多场景又出现眼前。
1964年我大学毕业时,能去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是最好的选择,到边远到西南,特别是去贵州就业,对我们都是不小的考验。我和同学徐英听从了学校安排,来到距离老家两千多公里的茅台酒厂报到,从江苏出发,转了好几趟汽车、轮船、火车,才一路风尘来到贵州,两千多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足足三天。然后从贵阳到茅台,250公里盘山公路,又花了四天时间。这就是六十年前,茅台、贵州与外界往来的交通状况,进来很不容易,要走出去更难。
我们的想法都很简单,国家有需要,那就好好干。我的第一个岗位是在茅台酒厂化验室,从那时到现在,我从普通技术员、副科长、科长、副厂长、厂长再到总工程师、党委书记、董事长、荣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酿造技术导师,角色虽然在变化,但工作一直都在茅台,从来没有离开。
第二句话,茅台的奇迹,不是一天建成的。
在我们仁怀的档案馆,还保存着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召开前,当地县政府催促茅台镇的酿酒作坊报名参加展览的官方公函。在那个时候,茅台人的眼界和对世界的认知,与今天相比截然不同——因为受交通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茅台酒的市场只能延伸到河流、驿道所能到达的周边地区。
如果把时间纬度放大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我到茅台酒厂工作的这60年中,我们实现产能超过一万吨的时间也只有21年,茅台各项财务指标成为全中国第一的时间也只有16年左右(从2007年开始,茅台从产品价格、营业收入、盈利规模、纳税额度、股票市值等各个方面,跃居第一)、茅台集团收入过千亿的时间也只有4年。
我刚来茅台报到时,厂里缺人才、缺资金、缺装备,实验室的设备也很原始。工人们劳动强度极大,背酒糟、上甑都靠人力。那个时候,当地年轻人就业,去酒厂上班被称为去“背糟子”,并不是份体面的工作,不像今天,一到茅台招人,都会有很多人排队。
我可以用六十年的时间证明,如果说茅台是个奇迹的话,那么,这个奇迹是一代又一代茅台人持续接力,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才一点一点实现的。
第三句话,质量是生命之魂,这句话是茅台最重要的信条。
茅台酒酿造,是耗费时间的过程。一瓶酒从投料到出厂需要五年时间,中间每一个环节都在用“过筛子”的方式查找问题。这种不放过任何瑕疵的工作习惯,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我刚来酒厂上班不久,就到一车间跟班学习,通过看、想、闻、听、干,学到了很多生产技术知识和经验。茅台工人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传统,以及精益求精、精耕细作、精准传承的工匠精神,让我终身受益。
茅台酒酿造,是耗费时间的过程。一瓶酒从投料到出厂需要五年时间,中间每一个环节都在用“过筛子”的方式查找问题。这种不放过任何瑕疵的工作习惯,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我们在认真思考发展方向时,决定坚决走以质量为中心的路,并且明确提出了“四服从”原则:当发展速度和质量发生矛盾时,速度必须服从质量;当产量与质量发生矛盾时,产量必须服从质量;当效益和质量发生矛盾时,效益必须服从质量;当工作量与质量发生矛盾时,工作量必须服从质量。
所以,我们当年在行业独树一帜,决定奖励质量,不奖励超产。当然,这种坚持必然会带来产量增长不如别的酒厂、营收增长也比不上别的企业。那时,还有人批评我们的“四服从”原则过于保守。我们表示接受批评,但是“坚决不改”。
正是这种审慎的“保守”,让茅台做到了在实现产能提升的同时,酒的品质也越来越好。事实证明,茅台人这种肯下“笨功夫”的劲头,是一种特殊的时间投资和品质投资,它们给茅台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前两天,几个年轻人问了我一个问题:现在的茅台和六十年前比,哪个更好?我的回答很清楚,当然现在更好。因为,茅台今天的管理水平、科技力量、员工素质,都远远超过当年。不管茅台走得多远,我始终相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等等信条,是我们成长的最重要红利。
第四句话,“活化石”需要更多科技人才的保护、发掘和发扬。
六十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正好遇到国家从国内调集优秀的酿酒科技专家帮助茅台酒厂总结工艺规律、提高质量。这就是茅台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期试点”。那个时候,关于茅台酒酿造的总结文字非常少,大量工作都是从零开始,逐步积累。
有人认为,传统酿酒工艺不需要科学。这个观点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在过去六十年的工作中,我和茅台技术部门的同事们对茅台酒酿造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既需要运用现代田野调查的方式从工人师傅那里归纳知识、总结信息,更要运用现代食品发酵科技的各种方法,来探寻其中的规律。传统酿酒企业,不断推动生产规范建立的过程,其实就是科技力量不断介入的过程。
而在我们那个时候依靠酿酒的科学原理和实践结合,解决掉了很多生产问题,1993年以后,茅台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变,才吸引、收获了一大批的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所以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十分感动,这些年轻的同志都把他们现在的研究成果放在这本书里。
这部著作虽然署了我的名字,但它代表的是茅台全体科技人员的共同智慧。
今天问世的《茅台酒酿造技艺原理与实践》,主要介绍了茅台酿造技艺原理和实践,书中还特别介绍很多茅台酒新的研究成果。我希望这本书能给茅台的同事,以及关心茅台发展的各界朋友带去更多启发。
我是南通人。一百多年前,南通是中国民族工业最早兴起的地方,知名企业家张謇就是我家乡的英雄人物。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口号,到今天听起来仍然让人感到振聋发聩。茅台是典型的实体经济,我们每天的健康发展,都在为社会承担责任、为各方贡献财富、为国家贡献税收、为青年提供就业。作为一名茅台老员工,我衷心希望茅台能够诞生更多优秀的企业家、酿酒大师、科技领军人才。
季老与《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的不解之缘
值得一提的是,季老从业的60年间,与《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联系密切,其多次接受《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记者的采访,参与《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组织的行业活动,以下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资料图片:
1997年,《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中国酒魂》栏目报道了季克良的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事迹。
2007年,《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17大名酒的17年”大型系列报道走进茅台,对话季克良。
2011年,《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记者专访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季克良。
2014年,季克良与时任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刘员、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参加《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创刊25周年庆典时发表讲话。
2020年济南秋糖期间,由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独家主办的“品味与价值”——首届“北方酱香”战略发展思想会上,季克良与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为北方酱酒发展把脉支招。
2021年7月31日,在由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社、中国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网主办的,以“JIANG理性发展进行到底”为主题的酱酒理性发展论坛上,季克良做了主题发言。